说课稿

时间:2025-09-19 09:11:07
关于说课稿汇编6篇

关于说课稿汇编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将相和》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要如列传》改写的,被选入12册第三单元,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不和好的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为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能改的爱国精神。

三个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即第一个故事是第二个故事的起因,前两个故事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结果。第三个故事又是第一、二个故事的结果。如果把这三个故事看成一个整体,课文的第一句话“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又是整个故事的起因。

纵观全文蔺相如“完璧归赵”,不辱使命,在“渑池之会”为捍卫国家尊严不惜以死相拼,面对廉频的羞辱而忍辱负重以及后来廉频的“负荆请罪”,这些“豪举”的产生都源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这一思想基础。古人云“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式下,《将相和》这个故事无疑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A类目标

1、掌握璧、诺、瑟、怯、缶、拒、卿7个字的音形义。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类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个故事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2、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特点的读书方法。

C类目标:

1、懂的“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从小培养热爱祖国、团结协作的品质。

2、体会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频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2、搞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四、说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当然,也存在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

五、说预习作业的布置

1、正确朗读课文,认识课文的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找找有关《将相和》的图书或戏曲片看一看。

3、把课文读两遍,说说“将”“相”各指谁?并分别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三个故事。并思考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抓题眼,带动对整篇课文的阅读。为了避免将三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教程“绝对孤立”,我将视觉投向课题中的“和”字,有“和”必有“不和”,将矛盾的焦点聚焦到蔺相如所说的“话”上。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蔺相如的言行,采用“读议结合、读演结合、读写结合”的方法,逐层推进。在读中展开对话过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力求把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定格在学生眼前,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思想植根于学生心中。

学法:

读议结合、读演结合。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是检查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课文读的熟练程度及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下面主要说第二课时的过程:

(一)设疑导入,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主要完成B类教学目标1,需要时间大约10分钟。

1、教师出示课题《将相和》,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

课题中的“将”指谁?(相机教学生字“廉颇”)“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教师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围绕课题,提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1、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2、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的能力。3、是突出题眼“和”字,使整篇课文的教学有所依傍。如果把课文视作一个圆球,是球就必定有球心,有了“球心”,课文这一“球体”必定会对它保持向心力。课题中的“和”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球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让三个故事最终说明一个道理。

2、教师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课文中哪个段落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原因。学生可从第16节中找到答案:“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设计意图】从课文题目切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初步了解到课文内涵的矛盾冲突。整个学些过程将围绕着“廉颇的话说的是不是有道理,蔺相如该不该升官”这个问题展开。

3、让学生再读课文,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并请学生上台板书小标题,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而“负荆请罪”则是写了两人如何从“不和”到“和”的过程)再根据小标题,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练说。

【设计意图】第二次读书,把书读通,理清课文的思路,将课文的三个故事作为一个事件来对待,树立联系地看问题的观念。

(二)读议悟法,举一反三

这一环节主要完成B类目标2和3,约需15分钟,分三步进行。

1、读议悟法。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完璧归赵”部分,突出以“骗”对“骗”,再指导学生用“~~~~~~”和“――――”划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接着,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质。最后讨论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如学生提出:“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还是故意吓唬秦王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必须通过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积极动脑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单纯的吓唬秦王,他是见机行事。如果秦王因爱玉而妥协, ……此处隐藏9016个字……况,特制定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老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

2..交流、表演法:学生通过同桌交流,表演等形式,以期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3.多种形式的朗读:《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在读中实现词句的训练和语言的积累。

六.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说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组织者,参与者。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我教学的具体环节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这样一个谜语导入课文:“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孩子们经过思考和讨论后,得出了谜底是月亮。我趁机用课件展示月亮图。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都喜欢看月亮,平时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样,让学生通过回忆把生活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关于月亮的儿歌吧。于是老师借助《小小的船》的音乐伴奏范读课文。这样利用文中的语言、图画、运用多媒体展示范读课文,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了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有更大的期待。这时,我用课件展示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应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地位。”因此,我设计了以下阅读环节: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告诉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再把句子读通顺。在学生基本读通课文的前提下,再让他们标出生字,初步渗透字形、字义。

(三)趣味识字。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接下来是识字教学,为了创设学生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我设计了以下识字教学环节:

1.自主识字: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如,用猜谜语的方法记“坐”字:两个人坐在土堆上。在这篇课文中,要学一个新的偏旁:门字旁,认读偏旁门,然后利用熟字加偏旁:“人”+“门”=“闪”。来识记“闪”字。还可以通过组词识记:如,再,可以组词为再见、看见、见面等。还可以找反义词:弯——直;坐——立。这时,我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非常直观的认识和理解这两对反义词。

2.游戏识字:因为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摘星星的识字游戏。首先,我出示课件:闪闪的星星多美呀!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吗?然后老师点击课件上的星星,星星上显示出生字,学生抢读。

3.复习巩固:在短语中复习巩固生字。通过课件出示短语:弯弯的月儿,在这里告诉学生“弯弯的”是一个叠词,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像这样的叠词。

根据学生找到的出示短语训练:弯弯的( )闪闪的( )

小小的( )蓝蓝的( )

引导学生说一些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让他们对这些叠词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同时在学习短语中巩固了生字。

(四)朗读想象,体会感悟。

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始终重视让“趣”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读、想想、说说中感受美,培养想象力,并进行朗读训练。

1.引读激趣。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进行了逻辑引读激趣。

(1)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2)小小的船儿怎么样?这时通过课件出示弯弯的月亮图和小船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两者相似之处,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3)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了什么?

重点是对第三句的理解:这一句的理解既能突出重点,又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学生的想象力是有差异的,有的同学可能理解不了“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这句话,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大好时机。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来说,这句诗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

2.再创情境,想象感悟。

我综合运用语言、图片、音乐,再创情境:晴朗的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蓝的天空上有闪闪的星星,那弯弯的月儿就像一只小小的船。引导想象:假如我们坐上月亮船,这个时候,你会看到什么?就这样,在教师富于感情的启发下,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情趣盎然的讲起自己坐在小小的船里所看到的景色。

这时引导学生用“我看见___________。”这个句式说话。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还能谈到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这样,通过想象扩展了课文的境界,使诗的形象更加鲜活,诗的意境更加开阔,而感情也随之飞驰、升华。起到了分析讲解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顺利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启发想象,扩展训练。

紧接着我又启发学生想象,出示课后训练:

弯弯的月亮像___________。

蓝蓝的天空像___________。

闪闪的星星像___________。

启发学生由描写的对象的色彩、形状等方面去想象。如,“弯弯的月亮像镰刀”,“蓝蓝的天空像天海”,“闪闪的星星像宝石”。鼓励学生说出与别的同学不一样的内容,还可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形象鲜明的事物,说说“________像_______。”

4.多种形式的朗读,再次体会感悟。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理解课文,体会情感,都要以学生的阅读为前提。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尝试读好的基础上对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针对孩子们的好胜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小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此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配合动作朗读课文。具体做法是:①自由读。②个别上台读。③全体读。这样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

最后,播放《小小的船》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唱作为本课的结束。

(五)拓展延伸。

我会画:把你看到或想象的星空画下来。

(六)板书设计:

7.小小的船

弯弯的 月亮图 闪闪的星星

小小的 小船图 蓝蓝的天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将自己定位于各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落到了实处,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愉快。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教学目的。

《关于说课稿汇编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