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模板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一、 说教材
《通信王国探秘》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的第一个主题。教材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发现人类智慧,让学生知道随着通信的发展,我们居住的地球变成了小小的村庄,而我选的《文明通信》是这个主题里面的第三个课时,这个课时的教材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学会怎样去做一个文明的通信人。了解我们关于通信的一些法律知识,成为一个保护通信设施的好公民。
二、 说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他们生活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信息采集的方法、能力比较强;对大多通信方式都有过使用经历,但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正确使用。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他们有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较强,但往往认识不够深刻或会说不会做、甚至说的比做得好。另外,对法律法规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清楚了解,有的有一定的了解,但自控力不足,也不能完全遵守。
三、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遵守通信过程中的公共道德、法律法规,会使用文明的用语;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文明通信,爱通信设施的行为习惯;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使用电话。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电话
教学难点:遵守通信过程中的公共道德,法律法规,会使用文明用语,培养学生文明通信,爱通信设施的行为习惯。
四、说设计思路
设计教学时,我注重体现课程的开放性、生活性。我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回归生活。同时我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进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在整节课上我作一个旅游活动贯穿始终(参观浏览通信王国)。在活动中,我以复习闯关进入通信王国,再参观快乐影视厅、礼仪树林、故事馆、、智慧屋,最后国王颁奖来结束课程。
五、 说教学准备
1、师生收集各种电话娱乐信息台的使用方式、收费情况,了解人们使用电话时节约费用的各种小窍门。
2、课件
六、 说教学过程
1、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复习旧知导入的办法,但我设计的是让学生看到紧闭的通信王国的大门,激发学生想进去的兴趣,只有回答对了门卫的话才能进。这样既巩固了前一课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让他们对大门内的风景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进入大门后,我们来到了通信王国的“快乐影视厅”这里将为学生放映一个相声《打电话》。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啰唆的电话中懂得打电话要节省时间,精打细算,讲究公德。同时也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啰唆电话,让他们来谈谈体会。体现课程的开放性、生活性
3、 礼仪树林是我本节课的第三个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和体验、探究性学法。通过让学生根据我布置的情境,同桌的讨论,表演打电话的过程。然后让全班学生分析、探讨他们为什么取得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从而让学生明白在通信的过程中要讲文明,讲礼貌。然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回归自己的生活说说常用的文明用语。并直观的把这些用语挂在我的“礼仪树上”。让学生把它们用到自己打电话的过程中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指导他们文明的通信。
4、 “礼仪树林”之后,我要带领学生到达“故事馆”。让学生看动画听《一份电话单》的故事。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说说为什么有如此的高额话费。然后讨论我们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声讯服务我们能否打呢?这样设计是为了符合品社教学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这一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组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5、 下一个活动我们来到了“智慧屋”。我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把书本上的三幅图放到课件中,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理由。这几幅图都是他们的同龄人做的事,而且有可能学生也做过这样的事,所以他们很会判断,但是为什么?他们就要思考一下了再说了。这样设计,是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他们有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但往往认识不够深刻或会说不会做、甚至说的比做得好,所以在课堂上提出来,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再一次升华。同时为他们再一次巩固119、120、110、122的用法与注意事项,为他们的文明生活打下基础。
6、 通信王国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皇宫,到皇宫前国王为大家发来短信,是两条关于通信的法律知识。这样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就知道有时并不能因为好玩儿,而做了国家法律不容许的事。了解了法律知识后,国王为整节课表现的学生颁奖。让学生在参与了思考、讨论、回答后不仅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更能得到同伴们的认可,在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在班集体内形成一种良好学习,交往氛围,这几是我们品德老师的责任。
7、 最后小结,我并没有安排学生直接离开通信王国,而是说我们的旅游集体活动今天就到这里了,让他们下课后,还可以继续在通信王国浏览。学生更多的通信知识,做了人人尊重的文明通信人
七、 说教学预设
我总的设计的这些程序,我觉得还是很流畅的,但是对于我不熟悉的学生,心中还是很紧张的。主要是我怕我设计的活动,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说在整节课上,学生参与的活动比较多,我担心学生觉得容易而不能深入思考。然后品德是一门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很紧密的课程,我设计的活动很贴近生活,但是活动的容量是否适中,也需要我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能随机应变。
以上是我教学《文明通信》这一课时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和同仁的帮助,指出缺点和不中足,以备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成熟起来,谢谢!
说课稿 篇2教材分析:
《云房子》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逗人喜爱,没云时,天空更显洁净艳丽。另外,天空还有小鸟的欢快飞动。这些都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课文以小鸟的活动为线索,以小鸟的目光观察空中的景色,体现了童话的特点。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极受儿童喜爱,有利于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启发学生想象,丰富语言积累。课文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美好大自然的喜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教育。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特别是童话类的故事更能提起学生学习、朗读的兴趣。小鸟、蓝天、白云是孩子们所喜爱的,特别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朵朵白云更令孩子们浮想联翩。孩子们在教学中自主求知欲和表现力应该都较强,上该类课文课堂气氛会较活跃。学生 ……此处隐藏7724个字……,对阿炳的生平、《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内涵不十分了解,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只是文字符号。对于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在理解前有必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二泉映月》专题站从网络中寻找有关的图像资料、文字资料,经过剪辑、编辑,制成教学专题,在课上让学生浏览,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一方面利于学生更好地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表述的思路,丰富叙述的内容,开启学生的语言储备。网站设有“走近阿炳”、“课文朗读”、“乐曲欣赏”、“课外拓展”、“学学议议”五个栏目。
一、上网了解生平,体会内心情怀 文中“他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奋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段话学生难以理解,在通过联系课文了解了阿炳生活中一些凄苦后,“其实,阿炳的坎坷经历还有许多许多,下面就让我们借助网上资料,走近阿炳。”让学生浏览专题站中“走近阿炳”这个栏目中的《不幸的人生》《阿炳卖艺的一天》《阿炳的四季》三篇文章,学生了解了阿炳“母亲被逼而死”、“父子不能相认”、“兄弟无情”、“社会不公”、“生活凄惨”等不幸的遭遇,就自然的体悟了阿炳的“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奋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二、媒体展示音像,理解乐曲内涵 点击“乐曲欣赏”栏目中的“完整欣赏”,欣赏《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欣赏的时候闭上眼睛,边听边用心去感受。谈完感受后,接着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五自然段乐曲变化的句子。学生随着曲调的变化,读出了课文感情的变化。最后再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的动画,学生就将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情景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而阿炳的人生遭遇也让学生同样感到悲愤、同情。
三、课外拓展,激活学生思维 最后让学生浏览专题网站上其它许多关于阿炳的资料和欣赏其它一些音乐作品,也可以在留言板上留下你此时此刻心中最想说的话。
说课稿 篇8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的三年级下册科学中第四单元《磁铁》的第5课《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学生在生活中对磁铁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磁铁的磁性、磁极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本课在学生已有的磁铁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究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不会改变的问题,不但顺应了学生兴趣指向,思维发展水平,更希望他们通过这样的研究进一步认识磁铁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
本课有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测量磁力,收集数据。在学生对问题做出了猜测后,进行实验,获取数据。为了让实验的数据更能科学的反映磁力变化的规律,在实验前要精心的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好实验的材料,关于这个方面,后面将详细谈谈在我亲历了这个实验后做出的一些关注和调整。对于学生来说,这个实验持续的时间较长,鼓励他们的耐心,提醒他们细心。
第二个活动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由于实验中,学生得到的数据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数据的生成和教师的预设之间的误差,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认识,得到科学的结论。最后自然的引发出“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的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有了前面研究的基础,这个问题学生就可以自己独立解决了。
小学科学课程重点是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它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乐于与人合作,尊重事实。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磁力大小会变化吗”这一课。
二、 说学情:
1、学生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这课已经是《磁铁》单元的第五课了,学生已经通过前面四课总结整理的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已经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了磁铁有磁性,认识了磁极和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本单元第一课的回忆整理活动,我发现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和熟悉磁铁,但大多数的孩子还停留在只是简单的玩磁铁,我通过看学生的记录发现:对磁铁的磁性、磁极和磁极的相互作用学生了解很少,少数关注和发现了这些的孩子也是用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而关于本课的内容几乎没有提到过。但学生在观察了一些磁铁后会发现磁铁的磁力有大有小,会发现磁铁的磁力似乎是不能改变的。他们中有的人可能会想到过:把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不会变大呢?
2、能力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开始科学学习已经有近一年了,他们有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也乐于进行各种尝试,但他们对方法的严谨性还缺少考虑,需要老师的引导。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沉醉于活动的乐趣,而可能忽视记录,需要老师的提醒。而对于数据的分析这样的逻辑思维活动,他们常常感到比较枯燥,因此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带领学生在活动后要有收获。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的差异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学习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明白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具体、细致的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
四、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4个——6个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样的环形磁铁,两个杯子(或其他支撑物),薄木片、回形针、回形针制作的小钩、透明胶带。
五、教学流程及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磁铁磁力的变化。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第二部分:学生猜测并设计验证方法。第三部分:通过实验验证,得到数据。第四部分:分析数据,得到结论。第五部分:拓展知识。
第一部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
第二部分:学生猜测并设计验证方法。
第三部分:通过实验验证,得到数据。
第四部分:分析数据,得到结论。
汇总全班的数据制成总表,让学生观察全班的数据来得到结论。学生更容易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自己的小组的数据上,而不在乎其他组的,所以通过分析数据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用大量的实验数据才能得到比较科学的结论,也是避免了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失误带来的误差。
第五部分:拓展知识。
师提出拓展的问题:两块相互吸引的磁铁能增加磁力,那么如果是两块相互排斥的磁铁呢?学生猜测。这时,有了前面的实验作基础,就不再需要老师过多的帮助了。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文档为doc格式